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巴南万达广场C区T11栋17-12至18号
联系人:王总
电话:023-68853177
手机:13708327041
网址:http://www.jhkjjt.cn
邮箱:17917754@qq.com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消防
知识普及‖文物古建筑消防知识

作者:重庆消防 日期:2017/11/20 11:29:51

  引言 当前,全国文物古建筑火灾频发,顷刻间便将祖先传承下来的“公输天巧”、“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化为乌有。2014年1月25日,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贵州镇远县报京侗寨失火,烧毁房屋100余栋、1000余间。2015年1月3日,大理巍山县发生大火,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拱辰楼基本烧毁。

  本文就文物古建筑的建筑特点,分析出火灾原因,进而得出防火措施。

  火灾原因分析

  1

  自然因素雷电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的物理现象。带负电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古今古建筑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期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2010年7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宝殿因雷击发生火灾等。

  高温

  长期的干旱、高温,也容易导致古建筑尤其是木质结构的建筑物或其间的堆积物自燃,从而引发火灾。

  2

  电气因素2003年1月19日,有“世界文化遗产”之称的武当山风景区内遇真宫古建筑群化为灰烬,事后调查起火原因估计是电线短路。大部分的古建筑都存在普通绝缘电气线路不经穿管保护直接敷设在建筑的梁、柱、檩、椽、栏、壁板和楼板等可燃木质材料上的现象,通过建筑孔、洞、转角处线路也未加穿管保护就直接敷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将配电设施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上,此类的“随意”就是酿成文化遗产消失的罪魁祸首之一.

  3

  人为因素吸烟

  据美国消防部门试验,一支烧着的香烟的温度范围从288℃(不吸烟时香烟表面的温度)到732℃(吸烟时香烟中心的温度)。除此之外,一支香烟停放在一个平面上可连续点燃24分钟,对于耐火等级较低的古建筑而言,一支未熄灭的烟头足以引起大火。

  生活用火不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古建筑单位陆陆续续引进一些承租单位或者聘请古建筑管理人员,有些为了生活方便,长期在古建筑内或周边使用液化气、火炉煮饭取暖,危险性之大、火灾隐患之多,令人担忧。

  纵火

  古建筑火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大、损失大,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一点达到自身的目的。因此,纵火也是造成古建筑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

  烧香拜佛

  古建筑大多是寺庙,游客香客较多,常年烧香不断,极易引发火灾。

  防火措施

  1

  防雷 雷电是自然的一种不可抗力,要预防雷电起火,就必须让古建筑配备防雷装置。也就是在古建筑的最高处(必须露在建筑外面的位置)安装接闪装置,即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或者几种形式结合使用。随后,利用镀锌的圆钢、角钢、扁钢等连接成水平接地环、接地带或垂直接地体,埋于一定深度的湿土中,让电流通过接地电极向大地泄放。

  最后,利用镀锌钢绞线,将接闪装置和接地装置连接成一体,要注意其截面大小,并以最短途径接地。

  2

  电路改造 电气着火是古建筑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要预防此类着火因素,最好的方法就是穿管。穿管的注意事项有:

  1、采用高品质绝缘管。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线管不能敷设到墙内,只能外敷设,品质不高的线管容易破裂,达不到敷设作用;同时,电路接头也不能裸露在外,而是要安装在线盒中,分线盒之间也不能有接头。

  2、分别放置强弱电线。强弱电线放于同一根PVC管中,容易造成干扰,并且同一根管内穿线过多也是火灾隐患,因此,严禁将强弱电线放于同一根管内或同意底盒中。

  3、布线不重复无死角。在不超过线管容量的40%的情况下,同一走向的电线可以穿在同意根管内,以免布线重复。在管口、接线盒之间和拐弯处尤其要注意穿管,以防长期电路老化发生漏电。

  3

  耐火极限的提高 耐火极限是对任一建筑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要提高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的耐火极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采用防火涂料或阻燃剂对古建筑进行涂刷,以达到防火目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不能改变古建筑原本形貌特征等特殊要求。

  2、采用厚型无机防火涂料等附着力强、稳定性好、耐火极限高的防火涂料涂刷古建筑裸露的基石上,以免因火灾产生的高温导致基石的爆裂,从而导致古建筑的坍塌。

  3、对于那些需要改造翻新的古建筑,可以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木材作为基本材料。

  4

  用火安全 古建筑内人员复杂,因此,用火安全是古建筑防火的重点。

  1、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古建筑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坚持“从严管理,防患未然”的原则,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将责任明确到个人,落实每日消防巡查工作,每日对建筑的重点部位、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并记录,确保建筑消防安全。

  2、提倡“无烟”拜佛。由于古建筑的易燃“体质”,烧香拜佛、点灯等活动出现的明火都是发生火灾的关键,为了防止此类火灾的发生,可以提倡“无烟”拜佛,或者只在某个时间段用火拜祭,减少明火出现频率。

  3、统一用餐。这一点主要针对长期在古建筑内或周边使用液化气、火炉煮饭提出,古建筑单位可以设置一个餐厅,所有内部人员统一在此餐厅用餐,其他地方不准生火做饭。

  5

  消防设施配置合理 由于古建筑的地理环境设置,缺水的古建筑单位应该设置消防水池,以免发生火灾时出现供水空白。

  同时,古建筑内应按照灭火器的配置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影响安全疏散。对于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要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二是手提式灭火器应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米,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8米。三是灭火器的设置应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且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6

  增强人员防火意识 人员的防火意识是预防火灾的重中之重,很多古建筑火灾甚至是各类火灾都是由于人们的消防知识不足、防火意识淡薄而引起,因此,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是消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1、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对古建筑单位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开展消防知识培训,有条件的可以全员开展。培训内容主要从火灾的危害、初起火灾的扑救、组织人员疏散、日常消防安全巡查、灭火器的使用等方面出发,切实提高他们的“四个能力”,做一个消防明白人。

  2、开展消防演练工作。要根据辖区古建筑的特点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以便发生火灾时能“拉得出,打得赢”。同时,要求古建筑单位定时组织全员开展疏散逃生演练,以达不时之需。